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青岛炼化 无“坚”不摧

2020-12-15 15:28 出处:未知 人气: 评论(

微信图片_20201214144034.jpg

  不以成败论英雄,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当胜利已成事,兵家可称英雄。青岛炼化就是这样的英雄。当别人亏损时,它率先盈利;当别人盈利时,它赚的更多;百日攻坚创效期,它反应更快。

  青岛炼化攻无不克、无坚不摧的背后,是能效领先国内原油加工行业8连冠的传奇。

  青岛炼化唯快不破

  决策快、执行快、创效快、脑筋快,青岛炼化以速度克时艰、以效率争效益。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无坚不摧。看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高手过招,当速度达到极致的时候,不需要复杂招式,只是简单的一招就可以克敌。

  青岛炼化的速度就很快。作为国内第一家单系列千万吨级炼厂,青岛炼化一直保持着能效和人均劳效领先的地位。

  今年虽然特殊,也不例外。

  如同海边的天气突变,炼化企业的好年景在今年年初停摆:油价猛降、需求停滞、市场环境恶劣……

  当至暗时刻来临时,人们本能地用黑色的眼睛来寻找光明。

  市道再差也有赢家!从青岛炼化身上,我们看到了在特殊时期炼化企业经营亮点犹存。

  “能多挣一分钱就多挣一分钱。”

  “虽然怎样都要亏损,我们也要争取少亏一点。”

  如何多挣一分,争取少亏一点?这来源于青岛炼化面对危机时的当机立断止损,迎来转机时的迅速出手抢市,也来源于对于节能降耗一以贯之地不懈追求。就这样硬生生从最多一个月内亏损超过12亿元,到6月份重回盈利阵营。6月和7月份,公司分别实现盈利6.85亿元和3.71亿元。其中,6月份创造了历史单月盈利新高,成为中国石化集团旗下为数不多的扭亏企业之一。

微信图片_20201214144103.png

  决策快

  海上航行,风向难测;危急关头,及时转向。掌舵企业,也是如此。

  1月31日,青岛炼化紧急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要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两手抓、两手硬,统筹协调,一体推进,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1月31日,青岛炼化副总经理孙浩要求生产技术部等相关部门立即组织生产调整。

  2月1日,青岛炼化原油加工负荷降至2.52万吨/日。同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发布低负荷生产指导意见,给成品油生产企业提出低负荷下的生产要求。

  降低负荷,青岛炼化史上未有!更难以置信的是,这一降就降到了极限!

  “我们加工量高的时候一天加工原油3.4万吨,让我们把日加工量降低到2.2万吨。这是装置能承受的最低负荷。”陈刚讲述的这个片断,现在听起来仍然有些惊心动魄。

  这一选择的背后,是疫情期间市场瞬间冰冻,公司成品油库存大幅上涨,产品出厂困难,同时原油库存保持高位运行。

  这一选择的背后,也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因为经过十几年的共同努力,青岛炼化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高效运行的炼厂样板。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种模式受到了冲击,需要调整。

  青岛炼化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经理陈刚说:“我们迅速探索出一套适应国内外市场急剧变化的低负荷运行模式。”

  但对青岛炼化来说,负荷骤降的影响尤其大。

  青岛炼化是单系列的千万吨炼厂,整套装置就像一个串起来的糖葫芦。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产生联锁式反应,整个企业生产运行都会受到波及。

  挑战极限,安全、环保、节能、创效,一个都不能少!

  结合疫情防控形势,考虑到持续低负荷生产的可能,公司开展重点部位风险识别,组织各基层单位编制装置低负荷运行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形成汇总表,对关键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把压力层层传递。

  一套组合拳下来,上半年,青岛炼化平均加工负荷率仅为83.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S-Zorb装置负荷甚至降至70%以下。

  低负荷下,不仅装置存在风险,而且单位能耗会上升。

  2月,青岛炼化炼油加工负荷降到了60%多点,综合能耗上升了10个单位,达到近10年最高点。生产技术部能源管理主管齐本东说:“因为在能耗计算中,加工量是分母,水、电、汽、风、燃料等能源消耗不能与加工量同比例下降。”

  针对新问题、新情况,青岛炼化迅速制定了《低负荷运行工况下各装置节能降耗优化调整方案》,实施了118项管理与技术优化措施。其中,包括了大量开创性节能工作,使特殊时期低负荷生产与节能、创效得以兼顾。

  仅仅两个月后,青岛炼化各项节能指标均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目标。

  其中,炼油综合能耗下降了16%(由2月份65.6千克标油/吨下降至4月份的55.3千克标油/吨),单因能耗环比下降了10%(由2月份7.33千克标油/吨·因数下降至4月份的6.58千克标油/吨·因数)。

微信图片_20201214144045.png

  执行快

  “青岛炼化难得的是有一支执行能力非常强的团队。”王寿璋表示。

  增建两个沥青储罐是展示青岛炼化人强大执行力的一个突出案例。

  青岛炼化以前只生产70#A牌号的沥青。由于间断性生产,产量比较少。2019年,青岛炼化通过调研发现沥青产品市场需求比较大,决定增加两个沥青储罐。他们委托相关单位设计了两台2万立方米的沥青储罐及配套罐顶气治理、凝结水回水利用系统等,准备2020年8月完成投用。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的工作部署,储罐还建不建?能不能按期甚至提前投用?

  建!为了进一步缓解成品油销售压力,打好“百日攻坚创效”战,青岛炼化决定做大沥青等效益产品;争!各单位发挥合力,人员培训、现场准备、监控措施……同时动起来,定节点、分责任、保落实。

  为此,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与施工队伍保持沟通,协助到厂人员组织入厂、隔离、检测、培训,3月8日完成所有的人员准备工作。3月9日,场地开始三通一平,拉开现场施工建设序幕,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在现场设办公点,项目部、储运部每天专人负责管理现场施工,主管部门每日开会对接施工进度。6月30日,项目中交;7月10日,经过设备管线冲洗、置换、气密合格后,储罐提前投用。

  追星赶月!从开始施工到储罐投用,仅用了4个月。而平时建设两个储罐,最少需要七八个月。

  “从8个月缩短为4个月,这是公司攻坚创效,增加效益,挖潜增效的体现。”储运部副经理于广军表示。在新建的两个储罐投用后,青岛炼化的沥青产销能力由原先的3万吨/月提升到5万吨/月,且实现了连续生产和出厂。

  储罐建好了,正赶上西北地区急需90#A沥青。青岛炼化立即组织生产,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满足了市场需要,拓宽了西北地区的市场渠道。

  1-10月,公司销售沥青产品近27.58万吨,已超过历史上年销量最高的23.8万吨,为公司“持续攻坚创效”行动开了个好局。

  创效快

  南方许多纺织企业需要5号工业白油、西北一些客户对90#A沥青有需求、重整重芳烃有华东市场……

  市场需求瞬息万变,每一个都蕴藏着可能稍纵即逝的商机。

  “因为我们一直关注着市场,掌握的信息也比较多,对市场的变化也特别敏感。”张海滨说,“另外,我们自己也有一些老客户,在和他们一直保持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到一些新的需求,比如5号工业白油。”

  作为国内首家千万吨炼厂,青岛炼化的原油加工能力现已达到1200万吨/年,年产汽、煤、柴成品油800多万吨。但是,今年市场饱和,出口价格更不理想,所以不能再抱着成品油这棵大树了。沥青、5号工业白油、碳十重芳烃这些高附加值产品有需求、有市场、有效益,正好成为“救火”产品。

  青岛炼化之前没有生产过5号工业白油。

  为了保证顺利生产出这种高附加值新品,国庆节之前,他们针对倾点和粘度两个非常难以兼顾的指标摸索了两天,终于找到了最佳操作条件。炼油四部副经理姚立松告诉本刊记者:“从10月1号到6号,我们的加氢裂化装置共生产出约7000吨5号工业白油,没有一个不合格的点。”

  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疫情期间,青岛炼化遵循集团公司要求,及时调整和组织转产生产口罩所需的聚丙烯纤维料,也就是口罩最外和最里层的纤维料Y38Q和Y38QH。Y38系列产品是青岛炼化前年开发出的一种产品,生产操作难度很大。

  难度虽大,青炼人分秒必争。

  当时正值春节前,炼油二部5套装置、80几名员工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一直坚持“四班两倒”。炼油二部副经理赵延庆带领员工组成党员突击队,克服重重困难,利用春节期间转产增产这种市场急需的防疫物资。

  “去年我们一天大概能生产丙烯560~580吨,今年增加到650~670吨。丙烯收率达到了开工以来的历史最高值,产量达到装置上限并一直保持上限生产。”炼油二部党支部副书记杨磊介绍说。

  把汽油更多地转化为丙烯,不仅满足了国家对抗疫物资原材料的需要,而且也成为青岛炼化的创效增长点之一。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1-6月,青岛炼化高附加值产品累计创效达8000多万元。

微信图片_20201214144052.png

  脑筋快

  全员皆兵!

  无论是攻坚创效还是节能降耗,青岛炼化从来都是集众智、汇众力。

  “高手在民间,多出金点子”,是青岛炼化在各部门、各运行部开展的一项攻坚创效活动。

  “为了攻坚创效,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根据装置的运行工况变化,适时提出节能增效合理化建议、节能降耗‘金点子’。”姚立松说。在炼油四部,员工们提出了280多个“金点子”,平均每个员工贡献了3个以上节能创效妙招。

  炼油二部将节能降耗这一绿色理念用于改造聚丙烯包装上。他们通过摸索,提出把包装膜的厚度从0.16毫米降到0.14毫米以下。在保证包装强度达标的前提下,不仅减少了加工成本,也节约了一吨1万多元的原料成本,年可增效260多万元。

  炼油一部在溶剂再生装置增加了一台换热器,提升热利用效率。炼油一部副主任师赵智辉介绍说:“实施后,每小时降低蒸汽4.5吨,年可增效300多万元。”

  炼油五部把维持平稳和长周期运行作为创效的法宝。他们开展了各种竞赛,如小指标竞赛、能耗竞赛、质量竞赛。“我们希望把员工的操作技能锻炼得足够强。同时,我们注重培养员工统一操作的思想和思路,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走、往一个方向来调,形成一个合力,进而实现我们的生产目标。”炼油五部副经理崔永刚说。

  炼油三部重整装置“四合一”加热炉增设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使加热炉热效率提高至95%以上,月节省瓦斯约360吨。

  青岛炼化人还有许多津津乐道的节能妙招。

  厂区现场照明开关采取精准的智能自动控制系统。这个智能系统可以根据每天早晚实际的天色变化调整开关时间。如果照明时间每天减少1小时,公司全年可节电约70多万千瓦时,增效近50万元。又如,通过采取汽轮机回注过剩蒸汽、提高汽轮机真空、回收全部疏水乏汽等措施,使机组发电效率大幅提高,外购电降低55%。

  “这些节能妙招既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又降低了公司生产成本。”齐本东说。

微信图片_20201214144335.png

  适应快

  青岛炼化之所以能这么快适应炼化企业的冬天,或许还因为它习惯了寒冷,而且习惯了奉献。

  作为中国石化打造的成品油出口基地,青岛炼化一直承担着在出口效益下降的情况下也要多出口、少内销,为兄弟炼化企业腾出国内市场的责任。今年,这份责任尤为沉重。

  发展计划部提供的数据显示:1-9月,中国石化总部炼油事业部下达给青岛炼化出口计划合计224.75万吨。青岛炼化实际完成成品油出口78批次、224.81万吨。这个数字超过了集团统配的成品油出口任务数量的一半还多。对比国内销售价格,青岛炼化因出口减少的盈利达14.06亿元。

  尤其是2月和3月,青岛炼化将成品油出口量分别提高到31.2万吨和38.4万吨,占公司全部成品油产量的72%和69%。其中,汽油最高出口率53.64%、柴油最高出口率86.82%、航煤最高出口率93.89%。

  “按照当时的国内外成品油价差测算,增加成品油出口使青岛炼化合计减少当期利润约12.7亿元。”张海滨说。

  义不容辞!

  毗邻天然良港,从原油进厂到成品油出厂,每一个环节的人均劳效和能效都高,青岛炼化理所当然地承担了缓解炼油板块成品油销售后路受限的难题。

  陈刚很乐观地说:“我们企业今年受疫情影响确实比较大,因为出口,最多的一个月我们亏损了12亿元。但是没关系,毕竟是为集团公司和兄弟企业分担了压力,也是一种做贡献。而且,后面这几个月我们会渐渐补上这个窟窿。”

  为了你,我一直在过冬天。

  盈利的春天终于来了。6月,青岛炼化扭亏为盈。6月和7月份,分别实现盈利6.85亿元和3.71亿元。(石杏茹 郑 丹 王志良 王磊)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2-2018 企业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