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qiyejiazaixian.com):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合并仪式于近日圆满举办
1月16日下午,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博和汉商”)合并仪式,在博和汉商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1717号汇德丰国际广场21楼举办。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上海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发委常务副主任、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董卫民,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姜冬冬,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普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元飞,上海市法学会国家安全法律研究会秘书长巫社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盛雷鸣,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季诺,普陀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马益群,普陀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顾宇斌,普陀区司法局副局长张蓉出席仪式,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席王嵘主持仪式。
博和汉商合并将给普陀律师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又给上海律师业释放出怎样的信号?窥一斑而知全豹,仪式现场,领导嘉宾共商上海律师业发展路径。
做大做强
上海律师服务品牌日益响亮
近年来,上海律师行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20年12月底,上海共有律师事务所1709家,律师人数达到31670名(包括两公律师)。上海律师业着力打造律所“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之路,培育和扶持一批综合业务能力强的规模所和业务特色鲜明的专业所,鼓励律所做大做强做精。
▲ 林东品
仪式上,博和汉商主任林东品介绍了博和汉商合并的背景、现状及未来愿景。尽管合并的动议始于临时起意,但两家律所快速融合的原因还在于相同的市场判断,契合的理念与价值观。博和与汉商两家律师事务所都是业内享有盛誉的精品律所。博和专注于刑事辩护、政府法律服务、企业合规等领域,汉商在争议解决、资本市场、金融保险等领域优势明显,两家律所融合,业务领域互补。
面对变化的行业与市场,“规模化”是两家律所共同的需求。同时,深厚的往来情谊给了两家律所合并的可能,林东品主任与王嵘律师相识二十余年,先后担任第十届、第十一届上海律协副会长。博和与汉商的律师们也志趣相投,在各个领域交往密切,相处融洽。马赛与王思维分别为第五届、第六届上海市优秀青年律师,白翔飞、谢向英、田思远等是上海律师辩论队的队友。两家律所的“气质”高度一致,双方在合并一事上一拍即合,短短14天便完成了从提议到决议的转变。
▲ 陆卫东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表示,十三五以来,上海市律师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上海律师服务品牌日益响亮,上海市律所和律师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博和汉商强强联合,既是两家律所着眼长远,重组优质资源,优化服务品牌,打造区域性强所的精准选择,也体现了主动融入上海市发展大局,更好服务法治上海建设的敏锐意识和自觉担当。与上海律师业长期以来坚持的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高度一致的。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也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开创法治建设新局面的关键之年。在新发展阶段,上海承担着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使命,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将迎接更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这为广大律所和律师服务经济发展,参与社会治理,满足群众需求,谋求自身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上海律师行业展现家国情怀,体现社会担当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迈入新发展阶段,上海律师应更加紧密结合上海市法治建设进程,展现律师担当,树立好律师形象,使上海律师业趁势而上,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
▲ 姜冬冬
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姜冬冬分享了普陀区律师行业的发展,并对博和汉商合并后普陀区律师业发展的新格局致以期望。他提到,普陀区高度重视律师行业发展,2018年发布《普陀区加快发展专业服务业实施意见》,重点支持法律服务业发展,对在区域经济发展稳定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律所给予奖励,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着力推进普陀区律师业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
2020年,普陀区律师业营收突破11亿元,税收贡献达1.2亿元,同比增长7.34%。多家律师事务所营收均突破亿元,实现了普陀区律师行业亿元所零的突破。律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也明显提升,在服务区域招商引资,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普陀区将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支持法律服务业发展。博和与汉商的合并符合当前上海市律师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精品化发展导向,为普陀律师业带来了新的动力,将进一步提升普陀律师业的整体品质。希望博和汉商带领普陀区律师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形成特色品牌,在全市乃至全国律师行业扩大影响,取得更大的发展!
▲ 季诺
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季诺表示,博和汉商的合并对整个行业而言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意义。
第一,有利于促进律师行业的专业化、品牌化建设,带动整个行业对专业化、品牌化的关注、认同与实践,促进上海律师等同于优质律师的感受度和认知度。
第二,体现了对“发展与服务、专业与规模、数量与质量、保障与服务”四个关系的准确把握与践行。
第三,是对律协工作思路的经典诠释。2019年律协提出“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2020年针对上海律师业的短板,提出信息化和适度规模化。博和汉商的合并是对律协工作思路的回应和鼓励。
探索开创
直面挑战实现跨越发展
合并不是目的,“1+1>2”才是律所合并的追求。面对管理方式、人才培养、品牌辐射等诸多挑战……如何实现真正的强强联合,跨越发展,是所有律所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中绕不过的问题。
合并后的博和汉商,已经实现了律师规模突破百人,创收规模突破1亿的预期目标。目前,博和汉商拥有执业律师120余人,各类专业人员及辅助人员共计140余人,业务覆盖银行金融、建筑工程、劳动人事、知识产权、企业合规、家族财富、政府服务、争议解决、刑事法律服务等15大领域。
▲ 叶青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表示了对博和汉商的支持与期待。他指出,上海加快建设“五大中心”,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都需要法律保驾护航,为律师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对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华政将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为理论与实务研究贡献力量。叶青校长希望博和汉商继续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拓展法律服务范围和领域,在未来的细分法律服务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 盛雷鸣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盛雷鸣表达了对博和汉商合并的赞许,并对博和汉商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他表示,“和”体现律所管理者的眼光,“融”考验律所管理者的格局。博和汉商已经走出了“和”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走好第二步“融”。律所合并可能面对文化、理念、管理等各方面的冲突,盛雷鸣会长建议博和汉商管理团队,要多换位思考,放下过去的精彩,共谋将来的辉煌。
博和汉商主任林东品告诉律新社,律所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同,没有单一确定的模式,律所管理者需要依据律所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他明确了博和汉商的发展规划,博和汉商将坚持党建引领,履行社会责任;夯实专业基础,着力综合发展;秉持海派风格,辐射域内域外。
▲ 王嵘
博和汉商管委会主席王嵘在采访中表示,品牌依附于规模,律所只有在规模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品牌,而规模是品牌的目的,品牌通过规模增强其价值。未来三至五年,博和将布局国内重点区域、重点城市,让“博和汉商”这一品牌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将海派律师“精致优雅、温和理性、全力以赴”的品质传递出去。同时,在涉外业务取得一定发展后,博和汉商还将根据市场需求探索实施境外办公室的设立和发展。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王嵘律师强调,专业是“本”,规模化不能以牺牲专业为代价,博和汉商会在坚持海派品质的基础上追求适度规模化。
改革开放40年,律师人数不断增加,律师队伍不断壮大,整个律师行业也在不断规模化、专业化,但律所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做强而非做大,规模化是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最终走向市场,指向客户。
上海是国内法治环境优良,法律服务市场最成熟的地区,国际知名律所、精品强所众多。今后的3~5年,上海会有更多的律所合并,出现一批综合性的规模大所。行稳致远,在行业前行的路上,博和汉商的探索与实践将带来独特的价值与经验,成为可供整个行业参考对照的范本。
BHS